近期,《中国好声音》损失惨重。
过去2天,公司股价下跌23.43%,市值损失超100亿港元,目前约378亿港元(截至发稿)。
而从业务端看,保守猜测公司至少1/3收入受影响,比如每年损失2.5亿以上,甚至更高。
(相关资料图)
《中国好声音》的母公司叫“星空华文”,一把手叫田明。我初入职场时,有幸电话访谈过他,曾是一位专业的老电视人。
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制作综艺节目,然后靠广告、节目制作费赚钱。
旗下IP有《中国好声音》、《这!就是街舞》、《蒙面唱将猜猜猜》、《跨界歌王2020》等。
它的收入模式有2种:
一种是“委托制作”,向甲方收取节目制作费。2019-2021年,该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约15%-40%。
另一种则是“收入分成”。
这其中又包含2种。如果甲方(如卫视)不承担节目制作费,公司分70%收入;如果甲方承担一半节目制作费,公司只分50%收入。
《中国好声音》就是“收入分成”模式下的产物。它的合作方是“浙江卫视”,版权归二者共同所有:电视广播权归浙江卫视,网络广播权归星空华文。
星空华文的收入主要依靠几个爆款综艺,王牌就是《中国好声音》。只要后者有个风吹草动,公司业绩就会出现重大变化。
2019-2021年,《中国好声音》创造的收入分别约4.9亿、3.24亿、2.51亿,占总收入的比例约36.6%、29.8%、28.6%。
公司业绩的好坏,主要依赖好声音。
据2022年财报,公司综艺节目收入增长41.5%,从2021年的1.16亿增长至1.64亿,背后原因就是:《中国好声音2022》的毛利更高,也就是李玟任导师的那期。
又比如2020年,其综艺收入表现不佳:从电视媒体获得的收入下滑,从2019年的6.86亿减少至5.68亿,核心原因是《中国好声音2020》收入下滑。
由此可见,《中国好声音》IP一旦受影响,对华文星空的影响巨大。
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很依赖大客户,2019-2021年,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约75.6%、69.7%、77%,2022年上半年的比例则为78%。
如果事件进一步波及大客户,华文星空可能2/3的营收会受影响。
据招股书,其大客户主要包含电视媒体、网络视频平台。
综合具体节目清单,可以推测该公司的具体大客户包含:浙江卫视、优酷、爱奇艺、江苏卫视、北京卫视、东方卫视等。
2022年,该公司收入约8.73亿元,下滑22.5%,前年同期为11.26亿元。从净利润看,2022年实现约8460万元,而前年同期为-3.51亿元。
此次事件,可能给华文星空带来经营压力,留下的经验值得企业反思。
我的底层认知里,经营企业会碰到很多“人事”问题,但“人”的重要性一定远远大于“事”。其中,越是宏观抽象的问题,付出的代价越大。
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往往不在具象问题上,而在宏观的抽象问题上。
抖音集团创始人张一鸣说,认知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。我再增加一条,认知也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。
这种认知往往表现为组织的思考方式。
组织人数通常很多,比如星空华文去年员工数为367人。组织无法控制多数人的思维细节,但可以控制它的边界。这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意义。
从网民舆论态度看,“好声音”事件给我的启发是:星空华文的文化价值观可能产生了偏差。从李玟的语音里,我读到了“导演团队对嘉宾人格的不尊重”。
而翻看招股书,令我意外的是:该公司的价值观之一是“诚实”。“我们致力于培养以诚实、创新及激情为基础的合作型公司文化。”
另一个价值观则与“公平”有关。“我们严格遵守公平、不歧视的原则,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竞争。”
价值目标应该是合理的,只是在实施上可能出现了偏差:部分团队可能并不那么想。
这种系统性偏差,造成了今天的偶然事件。
企业最大的麻烦,往往不是来自“事”,而是来自“人”。尽管我们经常把“人事”混淆在一起,但实际上前者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后者。
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,“驾驭人”才是更高阶能力。
价值观是组织做事的方式,方式一旦错误,企业万丈深渊。
标签: